<
    风雨欲来的前夜,两个人拥着沉沉入睡,似乎流离、战火,真的与他们无关。

    第207章 黑莲花与君子(完)

    月季灿烂的开着,常春藤在风中轻轻摇曳,黑色的吉普车驶离了公馆,往机场的方向而去。

    信春年纪小,遭逢大变,性情似乎一夜之间就沉寂了下来。她伏在车窗旁,安安静静地往外看去。

    路上都是人,行色匆匆,带着繁重的行李,往车站或者码头走。

    几周之前,滨江大街上黄包车来往不绝。衣着华美的富绅,风流恣意的交际花,人人都享受着远东明珠的繁华。

    升平的岁月何其短暂,只要上位者的野心不曾停歇,战争随时都会发生。

    车开着,经过乌泱泱聚集的人群。

    是哪所大学的学生,正在外头抗议。

    有人哭,有人叫,有人被军警推搡着往前走,战争失利,人人自危。

    忽而有枪声响起,爆裂开大片的哀嚎。

    朝笙下意识地捂住了信春的耳朵,而自己的眼睛也立刻被一双温暖的手覆住。

    阿忠咬牙,继续往前开。

    “别怕,朝朝。”青年的声音低得仿若叹息。

    朝笙却将一只手颤颤地抬起,落在了周暮觉的手腕上。

    掌心有温热的液体溢出,湿漉漉的,周暮觉看着她指节发白,用力将自己的手掰了下来。

    不满李淮麟的年轻学生被军警呵斥。两方冲突起来,有人开了枪。

    李淮麟要“重造共和”,但打了败仗,丢了土地,他也不会容许曹玉符得到一座繁华安定的城市。

    是谁的哭声在城市的上空响起,弥漫着硝烟的空气滚烫得灼人。

    朝笙回过头,看向车窗外的人间。

    周暮觉垂眸,一点一点拂去她眼角的泪水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机场,桨声呼啸。

    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乌云低垂,笼罩着这座城市。

    海市的夏天总是这样,骄阳骤雨,猝不及防。

    信春终于觉得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那是她第一次听到枪声,枪响了,就会死人。

    她试图去帮太太也提点东西,却被拒绝了。

    “有周先生呢。”朝笙温柔地拍了拍信春的发顶。周暮觉露出个笑来,接过朝笙的箱子。

    信春知道这是委婉的爱护。

    她鼻头一酸,握住了朝笙的手,紧紧走在她的身侧。

    桨声猎猎,卷起骤雨来袭前的长风。机舱里已坐满了等待着起飞的乘客,有认得周家这对年轻夫妇的,挥手打了招呼。

    信春往里头走去,找到三个空着的位置。

    朝笙回过头来,望向周暮觉:“阿暮?”

    青年没再往前。

    机场里,不知何时涌出了数辆墨绿色的军用车。

    段芮年从里头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周行长,走吧。”

    李淮麟吃了败仗,转头把目光盯上了海市的商人。

    钱,军费,退路。

    段芮年作为他的小舅子,责无旁贷地接过了伥鬼的职责。

    周暮觉没回头,他只望着身前的朝笙。

    “阿暮。”朝笙的声音在风中轻不可闻,落在周暮觉耳中,却字字清晰,“你要去哪?”

    “见李淮麟。”周暮觉抬手,替她拢起飞扬的鬓发。

    “之后呢?”她又问。

    周暮觉凝视着她,虔诚贪婪,想将她的模样多看几遍。

    这是真正的乱离之世,上位者的一念便更改了万万人生死。繁华的城市随时可能被摧毁,远离了故土的人可能永远无法回头。

    荷枪实弹的士兵等候在段芮年身侧,周暮觉背对着他们,一字一句,向着他还未过门的妻子立誓。

    “我说过,我应允你的事情永远不会变。朝朝,港市另有一番新的天地,你去那儿,仍快意的活。”

    “但隔山隔海,我都会再来见你。”

    空气压抑得不像话,风也变得凛冽。朝笙忽而抬手,拥住了周暮觉。

    她旁若无人,深深地、深深地吻住了他。

    墨色的云从远去压来,耳旁,风的声音呼啸而过,铁锈的气息在口腔蔓延开来。

    “那身喜服,我收在行李箱里了。”

    那是周暮觉寻了苏州的绣娘,费了很大功夫做出来的。朝笙本没有带去,最后却又悄悄地将它叠起,压进了箱中。

    “你若不来——”她明明在说狠话,然而声音里却带着潮湿的泣意,“我一样能风风光光的大嫁。”

    这世上,爱她的人千千万,但她终于,有了自己的念。

    “我保证。”青年说。

    又重复了一遍。

    “我保证。”

    *

    飞机盘旋而上。

    信春看着机场漫漫变作茫茫的小点,想要安慰自家太太。

    然而朝笙的目光却收了回来。

    “我没事,信春。”她甚至还安抚般地拍了拍她的手背,露出了浅淡的笑来。

    “他既这样说,我便信他。”

    长风三万里,自此隔山河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段芮年望着走过来的周暮觉,颇有些不自在。

    先前还言笑晏晏,段芮年自觉和周暮觉的私交不错。

    转眼间,便以他未婚妻子的性命作为交易的筹码,逼得通海银行为李淮麟的败仗出钱。

    雨终于落了下来,身侧的随从撑起伞,段芮年快步上前,道:“请吧,周行长。”

    周暮觉没看他。

    段芮年耸了耸鼻头,嗅到了雨中翻滚的尘土的气息。

    一路无话,段芮年觉得有些难熬。

    好半晌,他道:“其实,你也不必这样抗拒。”

    他知道这个青年经营的手腕很强,连李淮麟都有所耳闻,颇为赏识。

    要是可以,并不想用威胁的手段。

    毕竟图穷匕见,总是难看的。

    “先前,你投资修了铁路,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这会儿,你把钱投给军中,军队强盛了,对于海市、对于华国,不也都是好事吗?”

    周暮觉的声音很淡:“银钱买铁,用以铸铁路、铸子弹,结果是相同的吗?”

    当然不同。

    段芮年叹了口气,不说话了。

    周暮觉看向连绵不绝的雨幕,掩去了眼中墨色的暗流。

    民国九年,两京战争轰轰烈烈,谁都不甘轻易谢幕。

    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民国十二年春,港市,草长莺飞。

    圣约翰大学的校园里,阔叶的树挂了满枝的绿,刚下了课的年轻女子穿着旗袍,踏着一双平跟的鞋子,往校园外走去。

    “林老师,拿这样多的书,可要帮忙?”

    有上过她课的学生路过,殷殷切切,跑到了女子的身旁——这位文学系最年轻的老师,是三年前从内地来此的,顺顺利利以第一名毕了业,又得了教授的赏识,很快便取得了教职。

    文学系的学生都上过她的课,不是文学系的,也大有慕名来蹭课的。

    毕竟,林老师学问一等一,样貌也一等一。

    朝笙睨一眼这男学生,轻易便洞明了他的心思。

    “不必。”她道,“你的那篇古典主义戏剧的赏析可有重新写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