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庸不喜欢岳阳。
    因为有个岳阳楼记。背书老难了。
    现在已经全部忘记了。
    从地理位置来看,岳阳倒是挺重要的。
    沟通了长江和洞庭湖。
    如果国军能守住这里,日寇就不可能继续前进。
    在另外一个位面,岳阳是如何沦陷的,不清楚。估计又是被日寇一个突袭就搞定?
    现在,岳阳属于后方。有汉口保护。安然无恙。
    后半夜,货轮到达岳阳。
    系统赠送的货轮。已经有十艘了。
    都是送武器弹药到来以后,连货轮一起留下了。
    然后,这些货轮全部都划入到了虞家商会名下。交给虞牧歌来安排。
    靠岸。
    下船。
    “报告!”
    一个国军少将上来迎接。
    他叫张镜远。是国军新编23师的师长。隶属九战区。
    西北军出身。参加过金陵会战。张庸对他有些印象。
    “专员!”
    “你好。”
    张镜远立正、敬礼。
    张庸举手还礼。然后和对方握手。
    西北军出身的将领,都比较粗犷。毛病一堆。但是打仗还行。
    绣花肯定不会。但是抡大刀就很猛。
    新编23师是新成立的队伍。属于二梯队。和预备师是并列的。
    光头有个坏毛病。
    就是喜欢组建新部队。忽略旧部队。
    明明很多老部队都没有补充到位,又成立一堆新编师、预备师。
    预备师里面最出名的,估计就是预十师。师长方先觉。
    当然,这是张庸的视角。可能方先觉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几年后成为争议激烈的人物。
    “专员,请……”
    明显看得出,张镜远比较紧张。
    他不知道张庸是来做什么。对张庸的名字还是很忌惮的。
    督察专员。
    这个头衔是对内的。
    整肃队伍,才是张庸的分内之事。
    虽然,现在大家都知道,张庸才是最能打仗的。
    可是,也不要忘记他的本职啊!
    韩复榘都是他抓的。
    然后韩复榘被毙了。
    “请。”
    张庸跟着对方来到新编23师师部。
    路上闲聊。他渐渐也学会闲聊了。
    对方也是姓张,五百年前是一家。
    一会儿以后,张镜远终于是没有那么紧张了。
    明白张庸不是冲着他来的。也不是来整肃部队的。这才放心。
    “专员。”
    “专员。”
    其他人纷纷问好。
    张庸挨个和他们握手。以示鼓励。
    默默地观察。发现这个新编23师,情况还行。面貌还可以。
    大部分的新编师、预备师,其实都是地方保安团升级的。质量堪忧。只有极少数是比较突出的。
    和指挥官的人脉有很大的关系。
    和指挥官的本事几乎没有关系。
    很讽刺的现实。
    在民国,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。
    要么裙带。
    要么结党。
    没有其他选择。
    如果你两不靠,只有坐冷板凳。
    毫无疑问,这种关系,是不可能团结的。内部争斗很激烈。
    所以,光头整天强调要精诚团结。但是又默许裙带和结党。
    帝王之术。
    要搞平衡。
    张镜远走的是谁的关系,不清楚。
    “专员……”
    “我来处理一些私事。”
    “需要卑职配合吗?”
    “不用。你们正常警戒即可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张镜远答应着。
    努力按下心头的好奇。
    好奇心害死猫。
    不要问的不要问。不该听的不要停。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。
    否则,只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。
    张庸是带着部队来的。空警四团的两个连。大约三百人。
    清一色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。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。还有迫击炮。火力还是很猛的。
    任何时候,安全第一。
    他张庸遍地仇家,当然不敢马虎大意。
    万一突然间被打死了,那就呜呼哀哉。
    回到城陵矶码头。
    岳神州已经带着一个连封锁这里。
    “打开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大量的仓库被打开。
    里面都是层层迭迭的棉纱。都用麻袋装着。
    严重超出库容量。
    估计是临时从其地方转移来的。
    具体数量有多少?
    不清楚。
    反正应该很多。
    孔家既然要炒货,必须垄断。
    想要垄断,就要将大部分棉纱集中到了自己手里。
    “人呢?”
    “在这。”
    岳神州招招手。
    很快,一个熟人被带上来。
    居然是孔志亮。
    是他?
    张庸暗暗皱眉。
    他并没有给孔志亮做标记。
    遇到孔志亮的时候,雷达地图还没有标记功能。
    “是你?”
    孔志亮也很意外。
    没想到居然是张庸亲自来了。
    沉默。
    安静。
    空气有些尴尬。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,确实意外。
    幸好,不是孔凡松。
    否则,可能气氛会更加尴尬。
    他们都是孔家的人。当然要维护孔家的利益。
    而他张庸,则是要朝孔家开刀。
    矛盾无法调和。
    除非是那位孔夫人愿意收手。
    否则,他张庸的刀刃,是不可能收回来的。
    会继续砍。继续剁。直到有人受不了为止。
    “喝茶?”
    最终,还是张庸开口。
    一直沉默下去也不是办法。正好将话题说开。
    让孔志亮将自己的话转述那位孔夫人。希望对方能够听进去。做出一定改变。
    如果对方坚决不听,坚决不收手,他张庸只能继续了。
    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。没得回旋。
    “唉……”
    孔志亮长叹一声。
    曾经是合作伙伴。现在反目成仇。
    想要说些什么。但是又不好说的。
    泡茶……
    茶香四溢……
    “很快又会有一批武器弹药到达汉口。”
    张庸慢悠悠的说道。
    孔志亮沉默。
    “包括四十八门75毫米野战炮。”
    张庸继续说道。
    孔志亮还是沉默。捧着茶杯。
    对方没听懂啊。
    还是故意装傻?
    张庸继续说道:“这些武器弹药,都是意大利人搞来的,需要付钱的。”
    孔志亮还是沉默。一言不发。
    张庸浅尝则止。
    “我负责搞钱。负责支付货款。”
    “我没有钱。只能找有钱人帮忙支付。”
    “谁有钱,我就找谁。”
    张庸直言不讳。
    孔志亮终于是有反应了。
    “张专员,孔部长和委座是连襟,你何必呢?”
    “你还没听明白吗?”
    “什么?”
    “这些武器弹药,都是供应国军的。国军是谁的?是委座的。”
    “那……”
    “委座没办法搞钱。只能是我来帮忙搞。”
    “你……”
    “委座需要钱。而你们孔家有钱。我负责从你们孔家搞钱。听明白了吧?”
    “你不要拿委座来压我们。我们夫人不怕委座。”
    “所以说,我来了。你们不怕委座。但是怕我。”
    “你……”
    孔志亮终于沉默了。
    听明白了。
    张庸是委座手里的刀。
    委座要借这把刀来对付孔家。问孔家要钱。
    当然,明面上,委座是绝对不会承认的。张庸也不会承认。哪怕是真话。
    这番话,只能在这里说。往后不会说第二遍。
    “国军现在处境非常困难。需要你们孔家做贡献。我希望你们积极主动。”
    “张专员,你一直盯着我们孔家,未免厚此薄彼。”
    “你们可以给我推荐其他人。”
    “我……”
    孔志亮沉默。
    推荐其他人?
    还有谁?
    好像没有了。
    其他人的钱财,都没多少的。
    哪怕是陈立夫、陈果夫,手里的资财也就是一般般。
    当然,还有宋家。但是宋家……
    算了,不说这个。
    最⊥新⊥小⊥说⊥在⊥六⊥9⊥⊥书⊥⊥吧⊥⊥首⊥发!
    “张专员,我还是劝你慎重。”
    “我不怕死的。”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    “也希望你们不怕死。”
    “唔……”
    “话已经说明白了。就是这样。听不听,随你们的便。你们想要杀我,欢迎。我也会礼尚往来的。”
    “张专员,你何必……”
    “你们孔家的孔令侃、孔令玮、孔令杰……”
    “张专员!”
    “你们可以去找委座控诉我的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哦,刚才忘记说了,国府空军也需要很多资金。蒋夫人也很关注的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还有,我会重新调查南昌机场纵火案。”
    “张专员,我可以明白告诉你,南昌机场纵火案,你没有调查的必要。就是我们做的。”
    “看来,你们是有恃无恐啊!”
    “事情的真相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你又何必插一腿。”
    “你又没听明白我的话。”
    “什么?”
    “你说,是谁让我重启调查的?”
    “是……”
    “孔夫人肯定知道。我就不说了。”
    “你……”
    孔志亮的脸色有些晦暗。
    其实,事情背后的真相,相关各方,都心知肚明。
    只是,谁也没有戳破这层窗户纸。
    没想到,张庸来了。
    成了那边手里的刀。
    很锋利。
    很冷酷。
    大姐的控制欲向来很强。
    对于那个小妹,觉得就是小妹。小妹必须听大姐的。
    小妹就算有什么不满,以前也只能憋着。因为她没有足够的能力反抗大姐。
    但是,现在,小妹不装了。要起来反抗了。
    小妹觉得,自己才是第一夫人。为什么还要被你欺负?
    “走了。”
    张庸站起来。潇洒告辞。
    今晚来的挺对的。刚好遇到了孔志亮。
    将需要转达的话都转达了。
    剩下的,就是继续斗争了。
    和日寇斗。
    和内部斗。
    斗天斗地,其乐无穷。
    “报告!”
    有参谋到来。
    说是张镜远又来了。
    “请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很快,张镜远到来。
    靠前。严肃立正。敬礼。显然是有公事。
    张庸于是肃然还礼。
    “报告专员,新编23师接到九战区命令,立刻开拔汉口前线。隶属汉口警备司令部指挥。”
    “啊?”
    张庸有些意外。
    刘峙在搞什么?
    怎么将新编23师拨付给汉口了?
    话说,目前汉口好像也不需要那么多的部队。日寇还没发起进攻。
    进攻是肯定要进攻的。但是日寇还没有大动作。
    津浦铁路还有大量重武器运输。
    可能要等到开春吧。
    三四月,天气良好。
    开打。
    一直打。
    打到一方撑不住为止。
    “电报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张镜远将电报呈上。
    张庸仔细阅读。发现命令的确是真的。
    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部,确实是命令新编23师转属汉口警备司令部指挥。
    “那个,专员,我们有电话直通九战区……”
    “哦?那我打个电话。”
    张庸意外。
    没想到岳阳居然有电话直通长沙。
    哦,这边都是后方。有电话不奇怪。军用线路,当然是重点建设的。
    于是重新返回新编23师师部。打电话找刘峙。
    估计对方肯定没睡。或者是醒来了。否则,不会半夜发命令安排部队。
    果然,电话很快接通。就是刘峙在线。
    “刘总司令……”
    “少龙啊,还请你多多关照啊!”
    “关照什么?”
    张庸脑子里有无数的想法。
    甚至想到了,刘峙可能是帮孔家做说客来了。
    拨付给自己一个师,买人情。
    后来发现不是。
    “少龙啊,你也知道,现在新部队很多,武器装备都跟不上……”
    “刘总司令,你跟我明说吧。我愿意帮忙的。”
    “帮新编23师换装。谢谢。”
    “呃……”
    张庸被打败了。
    刘峙真是。
    这打秋风的本领……
    佩服啊!
    就因为自己来一趟岳阳,和新编23师照个面,就被他利用上了。
    看来,张镜远新拜的码头,就是刘峙。
    或者说,早就投靠刘峙麾下了。否则,也不可能担任师长啊!
    你要是无依无靠的,怎么可能让你来做师长。
    打仗没几个行的。但是当官,个个都想要抢。
    这就是现实。
    见怪不怪了。
    “行,没问题。”张庸满口答应。
    “少龙,我回头给你一点好东西。”刘峙神秘兮兮的说道。
    “可千万别是女人。我老婆会不高兴。”
    “没事。我帮你。”
    “随你吧。我回头就想办法,帮新编23师换装。”
    “谢谢!谢谢!”
    刘峙乐呵呵的。笑得非常开心。
    张庸隔着电话,似乎都能看到对方那个弥勒佛的样子。
    其实吧,刘峙个人倒是不坏的。
    和钱司令一样。
    水平有限。以前都有战功。
    但是现在,都上年纪了,也没太多激情了。
    那啥,站长说的,前列炎反复发作的年龄,确实是没啥动力了。
    必须想办法捞一点,为以后养老做打算了。
    所以,怎么能说是贪呢?
    不过是赚点养老钱。光头那边信不过啊!
    法币什么的,才出来就开始贬值。谁能信?还是黄金大洋安心。
    当然,美元最好。英镑也行。法郎勉强。
    那些没有提前准备的,都很惨的。比如黄百韬的遗孀什么的。
    你战死了,光头非常慷慨的赏赐你十万元金圆券,作为特别抚恤金。能买几百粒大米呢!
    闲聊一阵。
    挂掉电话。
    “专员。这是我部的编制表。”
    “拿来。”
    张庸伸手接过来。
    不动声色的看完。
    这个刘峙。打秋风也太狠了。
    新编23师的编制序列表,居然有三旅九团!
    别人都是二旅四团,你三旅九团,等于是别人两个师还多!
    搞啥呢?
    但是他没戳穿。
    倒是非常希望真的有三旅九团。
    两旅四团,一般都是八千人左右。甚至是只有七千人。
    但是三旅九团,这就厉害了。满编一万八千人。不满编也有一万五千人。
    部队既然转属汉口警备司令部,那肯定得逗留一年半载的。
    换言之,就是未来一年,新编23师都可以投入汉口保卫战。
    双赢吧。
    刘峙最后得到武器装备。
    而他张庸,暂时得到一万五千多人的生力军。
    而且,都是湘军。
    贼能打。
    无湘不成军。
    “专员……”
    张镜远内心惴惴不安。
    真不知道刘总司令的操作,专员会不会发火。
    “尽快开赴汉口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“你们到了,我就安排装备。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张镜远放心了。
    刘总司令和张专员,关系真好。
    这样都能通过。
    “再会。”
    “再会。”
    张庸告辞。
    坐货轮返回汉口。
    结果,刚刚下船,就接到报告……
    【未完待续】
    (本章完)